乐竞体育电竞(科技)有限公司

心理也会过敏?正确“脱敏”有办法!

来源: 时间:2023-10-08

1.jpg

过敏,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。打喷嚏、流眼泪、眼睛痒、皮肤起疹,这是常见的过敏反应。实际上,还有人会出现“心理过敏”。

所谓“心理过敏”,其实是通俗说法,不是一个专业术语,其内容也有各种不同的解读。前面案例中提到的“心理过敏”,其实是一种心身疾病的表现,即在心理因素的诱发下,出现了身体症状。只不过因为疾病突然出现,又表现为类似皮肤过敏的症状,所以称为“心理过敏”。就像有的人一着急就会头痛或者胃痛一样,只是表现的部位有所不同而已。

生活中,“心理过敏”更为常见的另一说法是“神经过敏”,就是个人对一些微小的、不起眼的刺激,出现过度反应。比如,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,听者就会浮想联翩,甚至认为对方有意为难自己。

生活中,受“心理过敏”困扰更多的是高敏感人群。他们对事物的感知更敏锐、更细微,对声音、气味的刺激尤其敏感,比如对噪音难以忍受,空气污染会令他们反胃。所以,遇到这些不良刺激,他们要么发牢骚,要么和别人发生冲突,还有的人会不自觉地思虑过度。

但是,高敏感有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理功能,甚至是天赋。对世界保持敏锐,就会捕捉更多的信息,洞悉细微之处,领略他人不能企及的风景。很多发明创造的灵感,最初就是源于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敏感。高敏感人群通常也具有很好的共情能力,对他人的喜怒哀乐能够感同身受。看电影、电视剧,更容易被带入情节,深受感动。这样的人如果当心理医生、演员或作家,通常更容易成功。

那么,是否可以做到既保持敏感,又不让自己内心受伤呢?不妨尝试一下下面的方法。

首先,让理性保护心理敏感。实际上,敏感是一种天然的能力,不要着急去否定它,压制它,但也不能任由其牵引。在出现心理敏感的体验时,注意让理性来保护它。比如有人觉得恋人有什么事瞒着自己,但又怕说出来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多心,故而压抑自己的感受。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,真诚地向对方说出自己的感受。根据对方的反应,来验证自己内心是否真的过于敏感了。如果真的是自己想多了,那么正好可以修正一下自己的反应,这样更有利于彼此相处。

其次,对于一些原因明确而自己又敏感的场景,可以有意识地训练一下自己的钝感力。比如,有的公司在开会的时候点名批评一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员工,但更多是对事不对人。这个时候,被点名的员工内心不必太敏感,奋起直追才是第一要务。再如,有的导师在和学生开小组讨论会的时候,批评某位学生的科研进度太慢。此时也不要过于敏感,应将心理不适转化为前进的动力。

最后,对于身体已经出现症状的“心理过敏”,则需要处理了,可请专业的心理工作者进行心理干预甚至药物治疗。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治疗机会,可以试着远离刺激因素。职场人士定期休假,其实就是在降低对某一类刺激的敏感度,以避免职业倦怠。

W020230511792590210484_ORIGIN (1).jpg

当然,保持必要的敏感,是对自己的保护,可以让自己觉察危险或发现机会,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趋利避害。但注意不要过于敏感又固执己见,那样就不是“心理过敏”了,而是性格偏执。如果是这种情况,就要看心理医生了。





下一篇

2023-11-20 10:05:28

邮箱